“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人民日报推出“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专栏,记者走进之江大地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报道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借鉴。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石碑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赫然醒目。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就来了。”余村村支书汪玉成说,“今年3月20日,村里到账5800万元,这是6000亩竹林30年的碳汇收益。”
从“卖石头”到挣碳汇,小村庄因何发生美丽蜕变?
余村老村支书鲍新民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石头经济”风生水起,村民腰包鼓了,但是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2003年至2005年,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下一步怎么发展?
2005年8月15日,浙江省委书记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举棋不定的小村庄“一锤定音”。
观念一变天地宽。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鲍新民介绍,村干部带着村民复垦复绿、封山治水,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垃圾分类,持续改造优化人居环境,昔日矿坑变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一年四季皆风景。
山绿了,水清了,新产业来了。临近中午,余村春林山庄主人潘春林忙着招呼客人。“2002年我创建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现在看这一步算走对了。”潘春林说,他曾是村里矿山上的一名拖拉机手,这些年从发展农家乐到接待研学旅游、经营特色农产品,致富路越走越宽。现在,潘春林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天荒坪镇农家乐协会会长,“我们要跟上市场,统一管理标准、品牌化运营,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
幸福就在绿水青山间。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绿水青山成了余村人的增收来源。走进“两山文创阁”主题民宿,一个个奇石盆景、一幅幅石头画引人注目,民宿主人葛军感慨:“‘千万工程’给村里带来了巨变,现在‘人在余村走,就像画中游’。”5年前,他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父亲搞起了石头画创作,去年营业收入近200万元。
“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打心眼里觉得绿水青山是个宝!”潘春林说。如今,生态文明的内容写进了《余村村训》,“保青山、护绿水、节能源、分垃圾”,成了村里人的自觉行动。
好生态成为金名片。余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去年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余村变得更现代、更年轻。
90后张航带着团队“扎”到余村设立工作室,主攻乡村短视频创作。张航说,“背靠青山、面朝田野,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情更愉悦了。”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尤其是有想法有活力的年轻人。”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贺苗介绍,余村启动全球合伙人招募活动,目前已有42个项目入驻,吸引国内外青年人才1145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陈喆团队,创立美在余村国漫茶咖零售空间,打造新的文化打卡地。“我们希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陈喆说。
余村正由小变大。安吉县集中打造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的余村大景区。天荒坪镇银坑村的影视文化民宿村,余村的数字生态渔仓项目,上墅乡的露营基地……产业迭代升级,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建设“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注入强劲动力。
昔日关停的化工厂原址上,一幢名为“余村印象”的新建筑拔地而起。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建筑依靠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碳中和,实现了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余村印象’的外形像一把金钥匙,寓意为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把金钥匙,不断解开新难题。我们会沿着绿色发展这条路坚定向前,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余村。”谈到未来,汪玉成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