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农村大地,田垄阡陌,和美安宁;鼓起农民“钱袋子”,缔造美好幸福生活……在奋进新征程中,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跑道,坚持主动想、重点干、出经验,变革重塑、创新争先,迭代升级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锦绣华章,为“两个先行”夯实了“三农”根基。
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去年,浙江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工作,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重要“压舱石”作用。
蓄势发力,浙江“饭碗”端得更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浙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码”粮食扶持政策,粮食生产交出喜人答卷:全省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30.7万亩、产量124.2亿斤,粮食面积产量创七年新高;夏粮、夏油、早稻生产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全省生猪、蔬菜、水产品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保供也更加稳固,“菜篮子”拎得更稳。
“双轮”驱动,农业发展空间更宽
走进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大棚内的栽培架上长满了碧绿鲜嫩的蔬菜,很是养眼。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植物工厂”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动化生产,不仅效率高,效益也很显著。
雾耕农业的生动实践,正是浙江大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的缩影。2022年,浙江农业科技与机械“双轮”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全年新育成省级审(认)定农业新品种83个,获国家登记品种70个。国家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领跑南方12个丘陵山区省份。实施农业领域“双尖”“双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8项,打造出一批农业“双强”标志性成果。全面启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百千工程”,首批20家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正式开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重塑,农业“双强”跑出“加速度”。
一路“追”绿,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德清县,稻鳖共生面积达100多亩。“公司坚定走高效生态农业路子,生产的‘清溪香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洒农药,最高可卖到每公斤45元,‘清溪乌鳖’每公斤最高可卖到516元。”公司董事长王根连说。
绿色农业,浙江领先。2022年,浙江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持续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化肥农药实现连续8年减量,建成首批低碳生态农场250家。实施绿色农田项目24个、面积6.1万亩,建成省级以上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场1309家、示范县35个。累计培育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54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275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高出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
乡村建设焕发新活力
和美乡村,率先探索。我省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开创“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创和美”新格局。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和美”乡村建设,浙江始终沿着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千万工程”新内涵。如今,我省正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加快推进乡村风貌全域提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能、乡村文化振兴,让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浙江大地涌现。
数字赋能,智慧乡村美美与共
稻田里开小火车,养鸭池边喝咖啡,废弃农舍变身“多肉王国”……走进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农文旅产业相伴相融、相得益彰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创建试点,横一村已成为周边知名的美丽乡村打卡点。
和美乡村,离不开宜居的好环境。2022年,浙江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基本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带22条,乡村“颜值”和“气质”更加靓丽。此外,还依托数字赋能,迭代升级“浙江乡村大脑2.0”,累计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75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550个,为乡村建设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提档升级,服务基建“软硬兼施”
“云龙公路真方便,下了高速去龙门村十几分钟就到了,真给力。”春节期间,不少自驾前往云和县紧水滩镇龙门村的游客,都不禁发出这般感慨。放眼望去,一条宽7米的双车道从主干道一直延伸至乡村沃野,铺展出乡村振兴的好风光。
和美乡村,离不开“硬件”建设。2022年,浙江新改建农村公路1884公里,基本实现山区乡镇和3A景区通三级路,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超90%,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软件”也实现进一步跃升:全省农村幼儿园等级率达98.8%,建成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1249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56家、社区照料中心2.3万家,实现乡镇(街道)和社区全覆盖。
聚焦善治,治理体系加速迭代
近年来,象山县不断擦亮“村民说事”金字招牌,书写乡村善治的美好故事。“随着‘村民说事’制度的推广,村里的事务变得公开透明,村民对村庄发展充满信心。”象山县涂茨镇旭拱岙村党支部书记葛聪敏说,从最初的说纠纷抱怨,到现在的说发展建设,“村民说事”说出了旭拱岙村的红火发展。
治理有效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2022年,浙江着眼于率先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不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打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协同发力“组合拳”,累计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8097个、清廉村居3611个。
农民共富跑出新速度
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三农”是主战场,农民是主战场中的主力军。去年,浙江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农村文化生活别样精彩。
克难攻坚,富民强村硕果累累
在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名气可谓是响当当。近年来,缪家村紧抓机遇趁势发力,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参与了“飞地抱团”强村项目——中德生态产业园项目,年分红收入达77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浙江,“缪家村”的强村之路不是个例。去年,我省聚焦“强村”“富民”两大目标,全面实施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打好四套“组合拳”,全省村集体“家底子”和农民“钱袋子”更加殷实:全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超过50%,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1.9,同比减0.04,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18899元、增长14.6%。
抢抓风口,富民产业“强筋壮骨”
去年以来,温州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全市培育近300家预制菜企业,超200种预制菜产品已进入各类商超,还成功拓展了香港、东南亚等地市场。
农民要致富,离不开富民产业的带动。2022年,浙江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百链千亿”行动,累计建成单条产值超10亿元全产业链82条、年总产值2575亿元。同时,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的电商专业村2444个,“快递进村”服务实现全覆盖。
丰富供给,乡村生活精彩纷呈
这个春节,“礼赞二十大,书写新农村”迎春送福下乡活动在龙游县湖镇镇的各村文化礼堂陆续举办,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不仅增添了年味,还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乡村建设除了塑形,更要铸魂。2022年,浙江成功承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推动“浙江庆元林一菇共育系统”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全球、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2万场次,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改善,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 蓄势发力,浙江“饭碗”端得更牢
- “双轮”驱动,农业发展空间更宽
- 一路“追”绿,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 数字赋能,智慧乡村美美与共
- 提档升级,服务基建“软硬兼施”
- 聚焦善治,治理体系加速迭代
- 克难攻坚,富民强村硕果累累
- 抢抓风口,富民产业“强筋壮骨”
- 丰富供给,乡村生活精彩纷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