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实讯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做好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这篇“大文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只有农村精气神提振了,农民凝聚力增强了、精神富足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有强劲的内生动力,乡村才能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的职责使命,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持之以恒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持之以恒培育文明乡风、持之以恒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会同各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强化队伍建设,狠抓政策落实,初步形成了多方联动、上下齐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立足岗位,持之以恒,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农村农民、传承提升农耕文明、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以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等四个方面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要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乡村、深入人心作为首要任务

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在基层乡村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农民群众宣讲党的好政策、身边好典型、美好新生活,形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增进农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要实施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持续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合理利用有效途径,注重乡土特色和活态传承,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支持二十四节气等农耕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系列宣传,展示农耕智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要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遏制陈规陋习持续蔓延势头。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积极选树、宣传农民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强化正向宣传引导,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有效落实红白喜事倡导性标准、约束性规范,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创新教育引导,组织“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征集展示活动,组织熟悉基层的县乡领导,以当地传统曲艺形式说唱党的移风易俗政策,倡导文明乡风;坚持典型引路,推介新一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展示各地移风易俗工作新举措、新成效。

要坚持文化惠民,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继续开展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选树乡村阅读榜样,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开卷阅读。突出农耕、农趣、农味,推动各地组织艺术节、广场舞、歌会等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录导航
  • 要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乡村、深入人心作为首要任务
  • 要实施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 要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 要坚持文化惠民,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浙江乡村振兴网 千村精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乡村振兴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cyzx.com/news/19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67128961

    Q Q: 2000194

    邮箱: 2000194@qq.com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