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发挥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的带动作用,推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日前,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46个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浙江省3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入选,其中杭州独占2席,分别为《浙江省杭州市:筑牢减负“防火墙” 破解“小马拉大车”之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深化党建联建机制 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今天,我们来看看淳安县不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大力推动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淳安县积极探索党建联建机制,根据地缘相连、人缘相亲、业缘相近等因素,在不打破行政区划、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前提下,先后成立大下姜、淳北、淳西南3个区域联合党委,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覆盖全县14个乡镇3个社区184个行政村,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有效破解地广人稀资源分散、经济薄弱人口外流、区域分隔统合不足等困境,实现强村富民、平安善治。
构建党建联合体,组织联建推动强基固本
党建统领实现联合共治。联合党委由县领导担任党委书记,联建乡镇、部门、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或委员,发挥统领区域发展“总指挥”作用,建立涵盖跨部门跨乡镇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行要事共商、工作共推,构建起“党委统筹+乡镇负责+部门支持+村社落实”的工作链条,实行政策统一争取、资源统一分配。
组织联建实现以强带弱。联合党委牵头开展区域化党建,建立村社干部统管共用、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发展党员“双向培养”等机制,通过组织联建实现以强带弱、全域建强。2024年,3个片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较未成立联合党委前分别增长17.62%和55.59%。
统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党委以“一盘棋”的思维统领区域事务,不干预联建乡镇党委政府日常事务,支持乡镇党委政府行使职权,充分激发出联合党委统领和乡镇自主发展两个积极性。组织开展“书记进城卖山货”暨千岛湖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平均每场活动农产品销售额达200万元左右,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构建发展联合体,产业联兴推动共同富裕
区域联动引领产业发展。联合党委加强谋篇布局、顶层设计,通盘考量区域内土地、交通、产业、环境等因素,牵头编制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破解单个乡镇产业聚合不强、整体竞争力缺乏问题。
多元协同汇聚奔富合力。联合党委统筹资金资源推进区域重大项目建设,设立联合体理事会及相应分会,创新“公益+市场”、保价订单等村集体、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新型帮共体和产销共同体等做法,构建起政府、村社、群众和市场高效联动格局。
多方联动促进农民增收。把推进农民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核心,加快共富工坊、新型综合种养等联农带农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三次分配机制,持续强化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增幅12%以上。累计建成来料加工等特色工坊282家,带动6772人家门口就业。推广稻蛙、稻鸭等综合种养面积7840亩、“冬闲田”蔬菜种植4308亩,带动群众增收1710万元。
构建幸福联合体,服务联抓推动民生优享
环境联保打造和美家园。由联合党委牵头推进跨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瞄准“数字第一湖”,建成投用“秀水卫士”全域护水智治应用场景和全国水质监测指标最全的自动监测超级站,数智保护水平全国领先。与安徽上游开展跨省流域共保共治,开展联合巡视、联合执法、联合监测,新安江入湖水质明显好转。
共建共享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民转移集聚安居惠民工程政策框架和推进体系,有序推进组织发动、转移安置以及资源盘活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转移集聚1447户4595人,一批偏远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加快构建“一主两副新型城镇化+三大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飞地”的“1231”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交通、教育、卫生、养老等为重点,统筹实施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新体系。
服务联抓提升幸福质感。以党建联建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运用党建联建理念成立跨区域跨层级教共体74个、医共体3个、助联体24个,教育均衡系数从36%提升至67%,县域就诊率从81%提升至90.08%,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